close

檸檬囝仔 把綠翡翠推向世界 2013/7/10 | 鄉間小路第Vol39.07期 | 文圖 林何臻 初夏時節雨紛紛,檸檬重鎮屏東正值冬季產期的季尾。以往此時檸檬產量最為稀少,市價早已飆到頂點。但近年產季調節技術有長足進步,搭配產銷管理策略,產期交替的時間慢慢銜接起來,使市場價格漸趨穩定。 被稱為「檸檬囝仔」的農家二代,接下前人交下來的棒子。他們的下一步是走出國門,將臺灣「綠翡翠」行銷到全世界。 新鮮檸檬何處去 臺灣檸檬外銷供果示範園區的年輕果農陳威誌,早上五點半起床後,簡單吃過早飯,便到農園裡採收檸檬。依外觀瑕疵程度,他把果實分為良果和次級品,分別裝進不同的果籃裡。九點半時,他載著剛採收的新鮮檸檬,抵達鄰近的檸檬運銷合作社。 果籃搬下車後一一過磅。合作社員工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,把良果集中一處,進行下一階段的篩選和清潔。被投入清潔機的檸檬,彷彿排隊跳舞似的,在刷面上下躍動,抖去一身塵埃,同時釋放出果皮油脂。原先霧面的表皮像被打過臘般油油亮亮,散發著濃郁的香氣。 清潔後的檸檬,還要經過第二次人工篩選。賣相不夠好的會被挑出來,只有最漂亮的被留下。通過兩重關卡的良果,再以機器過磅,依重量分級,最後由經驗豐富的作業員分類,將它們裝進印有「檸檬王子」商標的紙箱中。 至於那些外表不夠美麗的果實,則被送進另一側的加工廠,榨成純度百分百的原汁。平均六斤的檸檬可榨出一瓶原汁。日後它們被送往各地,供餐飲業者使用,市場表現毫不遜色。 忙碌一上午的陳威誌看著檸檬裝箱,帶著滿足的疲憊感回家小憩。待午後豔陽稍作收歛,再回到農園裡繼續採收。 前人種樹,後人跟進 屏東檸檬以優利卡(Eureka)綠皮檸檬為大宗,佔總產量95%。其次是無子檸檬,佔5%以下。最稀少的是香水檸檬,比例不到1%。原因在於綠皮檸檬最適在南臺灣氣候環境下生長,氣味廣受國內消費者的喜愛。 優利卡的推廣史可追溯至四十年前。那時陳威誌的舅舅張春飛在九如一帶種植,他鼓吹親朋好友一同投入,自己負責銷售,「檸檬飛」之名不脛而走。民國87年,這群果農共同成立了運銷合作社,至今已集結了來自高屏十三鄉鎮的社員。 十年前張春飛又提出成立外銷供果示範園區的構想,邀請志同道合的親友參加。他們向台糖承租3 2公頃的土地,每戶經營約5 公頃的檸檬園。 陳威誌的父母也響應號召。所謂檸檬囝仔無暑假,每年七至九月是檸檬盛產期,陳威誌放假時總要幫忙家裡採收檸檬,所以他的果農生涯,可說是從學生時代就開始了。 但檸檬價格極不穩定。產量少的時候,一斤最高可賣到數十元,產量高峰期則價格低迷,有時還賣不到一元,因此檸檬園一度被縣政府要求廢園。不過檸檬飛並不氣餒,和縣議員聯手阻止廢園,但民國92年時檸檬嚴重滯銷,一車車的檸檬被倒掉,果農心酸無人知。 農政單位前來視察後,對此現象提出開創性的建議:將多餘的檸檬榨成汁並冷凍保存,延長銷售時間。由於當時在市場上流通的大部分是鮮果,原汁多為進口,消費者對於自產原汁往往不屑一顧,加上果農沒有販售原汁的經驗,包裝粗陋,例如有農民僅以塑膠袋包裝,到客人手上時已流失大半。食研所、農糧署等看到了癥結所在,協助農民改善,才逐漸打開了銷售市場。而張春飛更爭取將檸檬原汁列為農產品,使果農獲得免5%營業稅的優惠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大新專利商標 的頭像
    大新專利商標

    大新專利商標事務所(台中:大業國際智慧產權事務所)(桃園:大新專利商標事務所),各國專利商標申請,地點:台中桃園,桃園商標台中商標

    大新專利商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