瘦肉精問題,延燒到各個使用美國牛肉的餐廳業者,其實這幾年國內高檔牛排館,生意已經大不如前,像鬥牛士牛排館,在連鎖平價牛排館競爭下,現在只剩8家分店,為了求生存,改開燒肉店、牛肉麵店,甚至還賣起披薩、義大利麵,就是想求力挽狂瀾,現在遇上瘦肉精風波,業績恐怕會再度受影響。
熱呼呼牛肉麵上桌囉,牆上掛著鬥牛士圖案,鬥牛士不是賣牛排的嗎?怎麼也賣起牛肉麵?原來這家牛肉麵店是鬥牛士牛排的「分店」,從賣高價單點牛排到今天轉型,也賣起平價牛命肉麵,真的是不得已,牛排餐飲競爭大,我家牛排、貴族世家興起中低價牛排市場,紛紛推出沙拉吧吃到飽,老牌的鬥牛士生意自然被搶走不少,只好轉型增加營業項目,不但賣牛肉麵,還跟著開賣吃到飽的披薩、義大利麵。
光看店名還很多人,以為走錯店。民眾:「就看那個店名,以為是賣牛排的,結果是賣披薩,感覺蠻奇妙。」比起一客三四百元起跳的牛排,吃到飽的披薩店下午生意還贏過自家牛排館。店長高先生:「因為披薩屬於比較年輕,比較學生族群或是家庭聚餐,讓我們有不同路可以發展,不要侷限在牛排這一塊。」
牛排館這兩年力拼開副業,但回過頭,28年前從士林路邊攤崛起,轉型成第一家高檔單點套餐的牛排店竄紅,還開到對岸,最盛時期,全台開了40家分店,現在卻關到只剩8家牛排館,其他轉型成披薩店、牛肉麵、沙拉百匯吧,甚至還有燒肉吃到飽。
老字號牛排館為了求生存,還從獨立店面開始進駐量販、百貨商場,灑網捕魚,業績賣得好不好,業者不透露,但今昔相比,對消費者而言同樣三個字的商標,定位恐怕已經大不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