業者:「名牌、品牌,全部都是正的。」
業者向陸客大聲叫賣,標榜全台名品帳貨中心,高喊這裡的貨都是正品也都有在台北101設櫃,拿著1折的黃色看板,業者說得口沫橫飛,走進一看,這些包包上的標價,動輒幾千元,有些甚至賣到上萬元,花1/10的價格就可以買到,吸引許多陸客團趨之若鶩。
陸客:「這什麼品牌,我不知道。」業者:「這登廣告1個賣6萬,賣你這樣這麼便宜划不來啦。」
東瞧西瞧,儘管不認識品牌,但看到業者攤開的雜誌上,竟然真的有同款包包,立刻下手為快,仔細看,紅藍黑各色包包,標價1980,實際是花498元買到。
再走到另一區,這個品牌,標榜用的是台灣水牛皮,標價竟然就要1萬9千9百元,算一算打1折,就賣1990元,但實際找到批發商,其實一個包包批價只要3、4百元,業者足足能賺5倍之多,這樣的行銷手法,也讓批發商直呼賺很大。
批發商:「太誇張了,你定這麼高。」
走進裡頭,各式各樣的包包,竟然還有知名品牌的POLO綠格包,9千多元,只要9百多就可以買到,但比一比網路上的正牌包包,兩者花色非常相似,但業者卻強調這是自創品牌,因為綠色格子無法註冊商標,只要在PLOL名稱上稍微更改,就可以合法販售。
業者以民眾認知專櫃品牌的名義來賣,有沒有欺騙消費者之嫌,消保官沒有講明,但是強調業者必須提出專櫃販售的證明,否則還是有混淆的疑慮,而開出高價再下殺,也成了業者吸引陸客的行銷手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