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港阿里山茶 認明證書+QRcode
中國時報【呂妍庭、鄭光宏/嘉義報導】
連農會賣的阿里山高山茶都不是出自阿里山?嘉義縣長張花冠日前和北部某農會交流,驚見該農會銷售的阿里山高山茶產地標示南投、彰化,跟阿里山一點關係都沒有,一看傻眼,才驚覺阿里山茶金字招牌快被山寨版搞砸了。
為保護阿里山茶美名,嘉義縣政府第一步為比賽茶換新裝,只要是縣府授權出品的茶葉,都會附上縣長、主辦單位和評鑑師簽名的專業證書,以及「e+1產區數位辨識系統」,只要以智慧型手機或電路掃描QRcode,就能連結查詢產品特色、地理位置、環場攝影等認證資料。
縣府為此設計一款「AmTc」(Ali Mountain Tea Competition)標章,已在兩岸申請註冊中,未來唯有印上「AmTc」標章的茶葉,才是正統阿里山高山茶。
阿里山是陸客旅遊首選,阿里山高山茶更是必買,然而陸客都被旅行團「綁架」,在山下茶行就被「宰殺」,殷實製茶業者多半「看得到吃不到」;加上近來混充茶情況嚴重,有業者稱:「阿里山茶招牌快被拆了」。
阿里山茶名氣響亮,又以高山茶價格最好,不過市面上山寨版四處流竄已久,幾年前縣府曾推出防偽標誌和認證標章,但因管制不周又沒有申請商標登記,淪為不肖業者通用「公版」,反而在地茶農不愛用,就怕用了被誤會是用來坑殺陸客的劣等茶。
茶農簡光佐說,他寧可用自製包裝,或產銷班已註冊的珠露茶外包裝,也不敢用公版,原因不外乎有茶商引進越南、大陸、泰國甚至柬埔寨的進口茶,偽裝成阿里山高山茶高價賣出,「陸客根本喝不出來,明明喝的是大陸貨,還以為是阿里山名茶。」
嘉義縣府農業處長林良懋點出,因阿里山高山茶未申請註冊商標,任何人都可以用,所以就算標榜政府出品,都可能是假阿里山貨。
梅山鄉農會總幹事黃世裕說,不肖業者以每斤六千至一萬元價格坑殺陸客,實在不敢苟同。
嘉縣政府大動作為阿里山高山茶正名,未來唯有阿里山脈沿線的梅山、竹崎、番路、阿里山、中埔、大埔六鄉,海拔八百公尺以上的茶區,才有資格叫高山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