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報社評----ECFA為農漁民開拓大陸商機
日昨馬總統到屏東縣與石班魚養殖業者座談,當地業者感謝兩岸海基、海協兩會簽署「經濟合作架構協議」(ECFA),不但為台灣農漁民開拓大陸市場、提升石斑魚的價格,同時讓石班魚養殖業可以永續發展。石班魚養殖業者的意見非常寶貴,希望馬政府能儘速完成ECFA的後續協商,為農漁民進一步開拓大陸商機。
2010年6月29日兩岸海基、海協兩會在重慶簽署ECFA,馬政府信守承諾,不但做到不擴大開放大陸農產品進口、已開放進口的不降稅,還進一步爭取到的18項台灣農漁產品減免關稅輸銷大陸。今年1月1日ECFA「早期收穫計劃」(Early Harvest)開始實施,台灣有許多優質的農漁產品可以減免關稅銷售大陸,再加上兩岸海空直航縮短兩岸航行的時間及成本,台灣農漁產品在大陸市場大有可為。
據農委會統計,列入ECFA「早期收穫計劃」的農漁產品,今年1至5月外銷大陸出口值為4,942萬美元,較去年同期790萬美元,大幅成長5.26倍,其中以石斑魚、茶葉、冷凍秋刀魚及生鮮甲魚蛋等表現最為顯著,使農漁民的受益顯著增加。台灣原本就是農產品王國,所生產的水果、蔬菜、茶葉、蘭花等舉世聞名,畜產品、漁產品也是外銷的主力,非常有潛力進軍大陸。自從2008年馬總統執政後,推動多項農業政策,協助台灣農產品拓銷大陸,在馬政府兩岸政策利多以及農委會努力下,今年1至5月台灣整體農產品外銷大陸之出口值為2.76 億美元,較去年同期成長44.4%;其中33項國產主力農產品之出口值為5,304 萬美元,較去年同期大幅成長440%。
除ECFA之外,兩岸簽署的其他協議也有助於我國農產品行銷大陸,例如,「海峽兩岸智慧財產權保護合作協議」生效後,兩岸同步受理植物品種權的優先權主張,保障我國研發成果包括技術專利、植物品種及商標或產地標示在大陸被違法侵權使用,確保台灣農業技術之發展優勢,維護農業之永續發展。
農委會並委由CAS「台灣優良農產品協會」積極向大陸申請「吉園圃台灣安全蔬果」、「CAS台灣優良農產品」及「CAS 台灣有機農產品」等標章註冊,其中CAS台灣優良/有機農產品標章已於今年1月及3月完成註冊獲證,未來將辦理系列行銷活動與宣傳,創造更大的商機與利益。
此外「海峽兩岸農產品檢疫檢驗合作協議」生效後,建立動植物檢疫與檢驗諮商機制,就兩岸疫情通報、檢疫檢驗查證、出口農藥殘留標準調和進行協商,以防杜疫病蟲害經由貿易管道入侵,並順暢我農漁畜產品輸銷大陸。
這三年多來兩岸關係在馬總統的領導、及政府各相關機關的努力下,邁向和平繁榮的大道,特別是海基、海協兩會在「九二共識」的基礎下,恢復「對等協商」,截至目前為止,兩會一共舉行過6次會談,簽署15項協議,降低往來兩岸的時間及成本,方便兩岸的人流、物流、金流、資訊流、技術流,有助於農漁業拓銷大陸。
尤其是ECFA生效後,根據日前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(IMD)公布最新國際競爭力評比結果,台灣競爭力排名全球第6名、亞洲第3名,是歷年來最佳成績。IMD並指出,ECFA簽署後,台灣在擴大兩岸貿易、穩定台海關係、以及增加企業投資與民間消費信心上「有很大的幫助」,是台灣今年排名繼續前進的主因。
自從2008年馬總統執政後,兩岸已經邁向和平繁榮的大道,這個成果得來不易,我們應該好好珍惜,不要走回頭路。大家要共同努力,支持馬總統兩岸和平繁榮的政策,同時也希望馬政府能儘速完成ECFA的後續協商,為農漁民進一步開拓大陸商機,讓台灣農漁業能夠在大陸市場大顯身手、大發展、大賺錢。 【中央網路報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