阿里山茶夯 茶農:免靠零關稅
(中央社記者江俊亮嘉義縣30日電)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(ECFA)早收清單將台灣茶納入,在阿里山種茶20多年的葉信宗表示,阿里山茶供不應求,「生吃都不夠了,哪夠拿來曬乾?」他認為阿里山茶不需靠零關稅出口。
葉信宗表示,在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中,中國大陸將台灣茶葉等農產品納入早收清單,他認為對於茶農而言,「政治意義大於實質意義」,因為阿里山高山茶不僅國人喜愛,連大陸客都指名購買,「阿里山就這點地方,國人喝都不夠了,哪有多餘出口中國大陸?」
他說,根據嘉義縣農業處統計,嘉義縣茶葉年產量近3000公噸,其中僅1700公噸是來自中、高海拔的阿里山茶,由於粥少僧多,近年來有不少來自中國、越南的劣質茶混充,嚴重打擊阿里山高山茶信譽。
葉信宗指出,台灣的「阿里山茶」、「池上米」品質佳,商標經常遭大陸冒用,甚至最近在高雄地區發現有人販售標榜「台灣嘉義縣阿里山茶葉分級評鑑展售會」的仿冒茶,企圖魚目混珠。
他說,有鑑於劣質茶混充台灣高山茶的問題日益嚴重,不時有大陸遊客投訴買到仿冒的阿里山高山茶,因此嘉義縣政府於2007年向經濟部智慧財產局申請註冊產地證明標章,維護阿里山高山茶的信譽及品質。
除產地證明標章,縣府也對比賽茶設計防偽的DNA標章,消費者可從內包裝所附的棉棒沾水擦拭來辨識真偽。
但是,並非所有的茶農都加入產地證明標章認證,消費者要從外觀包裝判別真偽實在很困難,因此葉信宗認為,兩岸簽署ECFA後,應共同解決著名商標或著名產地被搶註冊或是仿冒的問題。99063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