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中市知名的吃七碗油飯,原本由一對夫妻共同經營,但是老公指控老婆爭奪財產,雙方鬧上法院,後來老公與前妻生的兒子又獨立出來開「甲八碗」,其實這2間店都源自「呷七碗」,33年前李氏兄弟在台中開店,取名「呷七碗」,之後哥哥到台北開店並且註冊商標,但台中的弟媳取得經營權後,把台中的店改名「吃七碗」,後來又爆發爭產糾紛,現在同個家族有3間店。
招牌米糕,淋上肉汁和幾片小黃瓜,這是台中知名的「吃七碗」,一大早還不到中午,就有許多客人上門。顧客:「時常來吃。」記者:「那你最喜歡吃它的什麼?」顧客:「它的米糕啊,還有肉羹啊。」
很多老饕就愛這一味,不過當初共同經營「吃七碗」的夫妻,老公指控老婆奪產,2個人因為家務事鬧上法院。「吃七碗」前老闆李垂欣:「要弄到家破人亡,要把我趕出去家門,也要趕走我媽媽。」
「吃七碗」女老闆梁宣琪:「白紙黑字寫的清清楚楚啊,我搶了什麼?我是用錢買來的,我還去貸款耶。」
老婆說她是合法取得經營權,反控老公欠債拖累生意,雙方對簿公堂,這間位在台中市建成路上的「吃七碗」,最早,33年前李氏兄弟在台中賣嘉義米糕和油飯,取名叫「呷七碗」,之後哥哥到台北開分店,同樣叫做「呷七碗」,後來弟媳在台中取得經營權後,為了避免混淆,把台中的呷七碗改名「吃七碗」,接著發生爭產糾紛,弟弟與前妻生下的兒子獨立出來開「甲八碗」,2間賣的品項完全一樣。顧客:「一樣啊,沒差啊。」
顧客:「(甲八碗)飯比較軟一點,那邊(吃七碗)我是覺得比較有油飯的味道。」
呷七碗、吃七碗和甲八碗,3間店拿來比一比,台北哥哥開的呷七碗主打滿月油飯,供貨給量販店和超商,台中吃七碗和甲八碗則是傳統店面營業,賣油飯也賣米糕,三間店系出同門,各有特色,雖然爆發爭產糾紛,但客人並不介意,覺得東西好吃才最重要。